为了帮助英语专业同学更好培养自身专业素养,我院于12月3日下午在崇远楼口译实训室举办了“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讲座――英语专业的人文素养”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新福教授主讲。学院2014级英语班、英语师范班和翻译班的同学们参加了此次讲座。


    朱新福副院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场讲座的主要内容,即如何在英语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他向同学们推荐了许多知名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如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埃兹拉•庞德以及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等。
    朱院长特别指出阅读这些优秀作品对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他认为,对于文学作品的品读与欣赏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这不但可以使同学享受阅读乐趣, 而且使同学在浏览和探索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阅读也能使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的认识由少到多, 由模糊到清晰,。各种背景知识、西方文明、文化因子在头脑里积淀、碰撞、升华,进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文化品位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接着,朱新福副院长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具体介绍了殖民地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殖民地时期大致是从1640年至1810年,最早的殖民地文学大多是宣传性作品,在随后的几十年发展中,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如清教徒教士、总督等创作了大量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作品,但他们都不是职业作家,他们的作品包括日记、游记、书信集、传记、自传以及一些散文作品。阅读这一时期的作品,能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早期英语文学中的人文素养。1810年到1865年是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其优秀作品有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惠特曼的《草叶集》,梭罗的《瓦尔登湖》,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等。随后,他又讲述了美国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情况,重点推荐了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老人与海》。他认为这两部小说文学价值极高而又简短,很适合入学不久的英语专业同学阅读。关于后现代主义,朱新福副院长根据美国历史的发展潮流,向同学们推荐了展示黑人文化与黑人历史的作品:《最蓝的眼睛》、《宠儿》。他希望同学们在这些或悲惨或深沉的故事中,积累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和人文素养。
    最后,朱院长向同学们指出一些日常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列举了由文化交流不当引发的一些笑话,幽默的话语让大家受益匪浅。他还准备了一些习语,感叹中外文化相似度之高,也让同学们收获不少。


    这次讲座让同学们明确了未来英语学习的方向,感受到英语文学的魅力。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都会认真学习,努力成为学院所期待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英语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