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17日,英文系黄爱军老师赴昆山参加了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句法语义(青年)论坛。会议邀请了香港和内地多名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香港城市大学的潘海华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蒋严教授和石定栩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顾阳教授和邓思颖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的宁春岩教授、南开大学的李兵教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的胡建华教授、南京大学的沈阳教授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各自宣读了他们在句法、语义、音系及语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与会的其他青年学者也报告了各自近期的研究成果。为期两天的会议气氛活泼,专家学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不乏激烈交锋。黄爱军在此次会议上作了题为“Numerosity in child language: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numerical wh-pronoun ji ‘how-many’ in Mandarin Chinese’的报告。她的报告从儿童语言学的角度展现了‘几个’这个疑问代词的多种解读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入儿童的语言知识系统,为理论语言学关于‘几’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数据。
10月25-26日,黄爱军赴湖南长沙参加“形式语言学2013年麓山会议”。此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宁春岩教授、南开大学李兵教授、中国社科院胡建华教授及湖南大学的吴雅清教授召集发起的,旨在回顾形式语言学于2001年至2007年在湖南大学的发展并展望形式语言学未来在我国的发展。2001年8月,一群形式语言学者移居长沙,致力于理论语言学的教研工作,以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基地,创建了语言学系,逐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形式语言学梯队,建立了认知科学研究所。这个团队在普通语言学、句法、语义、音系、心理语言学方面都配备了精干的师资,包括徐烈炯教授、宁春岩教授、李兵教授、李行德教授、胡建华教授、吴雅清教授、张文忠教授等。2001-2006年期间,湖南大学外语学院和认知科学研究所举办了多次国际形势语言学会议和岳麓语言获得会议,他们先后建立了语言学图书馆、语言获得、语言处理和ERP实验等研究平台,开展了多个研究项目,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去讲学,培养了数十名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并对近10名博士生提供了基础训练。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相继离开湖南大学。直至2007年底,团队基本解散。参加这次会议的不仅包括这个团队原来的核心成员,当时培养的研究生博士生,还包括一些关注中国形式语言学发展的学者。与会者除了回顾湖南大学的形式语言学教育实验对中国的形式语言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外,还热烈地讨论了未来如何在中国发展形式语言学,比如努力建立语言学一级学科、书写普及语言学理论丛书、成立形式语言学协会等。黄爱军于2002年至2005年参与了该团队的一些建设,在此次会议上她回顾了湖南大学形式语言学的教育实验对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并与其他与会者讨论将来如何在形式语言学的框架下发展汉语儿童语言研究。
11月13-15日,黄爱军参加了由中国社科院语言学研究所主办的“汉语中的量化:语言理论与语言获得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邀请了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Stephen Crain, 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做主题发言。会议还邀请了匈牙利科学研究院Huba Bartos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蔡维天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程工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潘海华教授、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朱庆之教授等专家学者就汉语中的量化问题展开讨论。与会的学者从语言学理论、心理语言学、跨语言、儿童语言获得及历时的角度探讨量化结构、量化表达、焦点与量化、量化辖域、分类词、复数性、重叠与量化、情态动词与体貌助词等有关汉语量化问题。 在此次会议上,黄爱军做了题为“Quantification of wh-pronouns in child Mandarin”的交流发言。她的报告比较了汉语儿童如何通过不同的语言发展途径获得“什么”和“几个”这两个汉语疑问代词的量化性质。
另外,黄爱军还应邀在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苏州大学文学院做了两场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