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我院大学外语部张卓副主任参加了在长春理工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语言实验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国43所高等院校的近120位从事高校语言教学与实践教学、语言实验室管理的专家和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研讨会。

第二届全国语言实验教学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北京邮电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承办。研讨会围绕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专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郝永胜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级语言实验示范中心主任范姣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曰国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基于云计算的外语实验教学体系和平台”、“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的应用与研究”、“语言学习实证性研究”的主题发言。

郝永胜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效果、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师评价、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借用理工科的实验体系学习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加大课外和生活中的学习,要以完成实验项目而不是课时来测评学习投入,通过实验把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教师评估和教学体系。范姣莲教授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实验教学理念;该实验教学中心在一个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观、教师观、学习观、媒体观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针对不同实验教学课程,构建五个语言实验教学平台(信息化网络平台,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与评估平台,语言技能训练平台,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六个转变(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科实验”为多科整合”,变“教材学习”为资源共享”,变“教师包办”为学生自主”,变“传统手段”为“现代手段”),最终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顾曰国教授从实证研究的方法论着手,介绍了在多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模态学习的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学”与“ 教”的理论(“三多”学习理论)并对“三多”的实践思路进行了探索。

当天下午,在范姣莲教授的主持下,北京邮电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分别做了题为“北京邮电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实验教学为突破,综合能力为核心――长春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实验教学汇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念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后,与会专家和教师现场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讨论,顾曰国教授、向明友教授、黄卫教授、李鲁平教授、王兴邦教授、郝永胜教授、段翠霞教授现场就专题报告内容做了专业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