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23日,我院李晓科老师赴北京参加“跨文化的世界文学史理论与翻译研究”高端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首都经贸大学外语系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0余名专家学者、教师、研究生与会。
大会开幕式上,首都经贸大学校领导杨世忠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随后,首都经贸大学朱安博教授主持了大会发言,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文学所所长陆建德等学者做了主旨演讲。陈众议研究员认为,在“一机在手、控制所有”的全球化时代,讨论世界文学史的中国化阐释或中国化写作,必须廓清一些基本概念,厘清一些基本问题。他认为,首先是“全球化”或世界主义的内涵;其次是“中国化”的基础与可能。陆建德研究员认为,需要辩证地看待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接纳”与“被接纳”问题,当我们为“世界文学”这个观念欢呼的时候,还必须考虑经济、金融、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由此来判断是否已经真正地属于“世界”,并审慎地接受“全球化”概念。
本次论坛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文学史新建构’的中国化阐释”为学术依托,苏州大学吴雨平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的进展情况。会议期间还安排了世界文学史建构和翻译研究等分组学术交流。李晓科老师在翻译研究主题讨论中宣读了论文《魔幻现实主义的拉美语境与汉语的跨文化翻译》并参与小组讨论。论坛闭幕式上,苏州大学方汉文教授做了总结发言。方汉文教授强调作为中国学者,应该努力在世界文学研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世界文学研究转型进行中国化的阐释。
当下,全球化的冲击和中西文化诠释语境的差异,使得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需要突破地域和文化的局限,需要构建世界视阈下的中国话语阐释机制。本次论坛的举办,研讨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国语言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从一个特别视角回应了这一时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