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全国知名翻译家、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许钧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许钧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此外,他长期担任 META、BABEL、《外语教学与研究》、 《中国翻译》、《外国语》、《外国文学》、《南京大学学报》等国内外10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已发表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200余篇,著作7部,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30 余部,其中包括译著《追忆似水年华》(卷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诉讼笔录》和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翻译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等,先后十余次获国家或省级优秀成果奖。1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 2007年被评为首届“南京十大文化名人”,2008年和2010年两次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许钧教授本次讲座的题目是“翻译与翻译研究”。王腊宝院长主持了本次讲座。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许钧教授分翻译主体、翻译活动和翻译文本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他指出翻译研究应该关注翻译主体,即翻译家,希望有志于翻译研究的师生针对翻译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成就进行研究。其次,许钧教授通过雅各布森的三分法指出了翻译与符号之间的联系,一是符际翻译,他指出,翻译常常是不同符号体系之间的转换,充分认识符际之间的翻译转换将极大拓展翻译的研究领域;二是语际翻译,作为译者,应当在尊重源文本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他特别指出,目前越来越多的典籍英译是值得研究的领域;三是语内翻译,他认为,于丹讲《论语》就是一种语内翻译,由于翻译是一个历史过程,这样的语内翻译对于传统经典是一种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最后,许钧教授指出,翻译研究应特别关注对翻译文本进行研究,同一部著作在不同时期的多种译本以及同时期的不同书籍的不同译本值得研究。

许钧教授的学术报告受到在座所有师生的热烈欢迎,讲座完毕后,他认真地回答了一些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们表示,期待许钧教授再次来我院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