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下午两点,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方梦之教授现任职于上海大学,并兼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理事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聘编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翻译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二十余部。
本次讲座由我院翻译系王宏教授主持,在短暂的两个小时里,方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翻译职业化与翻译伦理”(Translation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Ethics)的精彩讲座。方教授先从历史的角度理清了翻译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并结合中国近10年来翻译的发展状况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分析了翻译职业化的特征、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翻译职业化与翻译伦理的关系。方教授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语言服务市场的繁荣,因而翻译职业化也成为当前翻译界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与翻译技术、翻译人才培养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翻译产业亦存在抄袭剽窃、枪手代笔、误译乱译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监管薄弱、有规不循和译者职业素质低下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翻译的职业化要求译者必须尊重翻译伦理,具体包括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交际的伦理、基于规范的伦理以及承诺的伦理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方教授通过具体的例证向大家说明:翻译产业的蓬勃壮大和健康发展离不开翻译工作者的良好“译德”,即译者的志趣、责任心和品德。
讲座结束后,多名学生就翻译实践、译品译德、论文投稿、翻译专业就业前景等问题向方教授进行提问。对于大家的问题,方教授耐心而详细地一一给予了解答,讲述了在《上海翻译》上发表文章的要求及程序,投稿应注意的问题,并对翻译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给予了建议和鼓励。本次讲座不仅知识性极强,对学术研究深有启发意义,更使得参加讲座的师生深刻认识到“德”字对社会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