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下午,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叶琳教授在苏大本部逸夫楼309教室为日语系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叶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及其文学理论。历任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日语分会委员、东京大学国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等职务。现为南京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学术委员、硕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务。已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
叶琳教授此次讲座的题目是“从中日古诗词来看两国赏花观的文化差异性”。叶琳教授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妯的语言为我们分析了中日两国赏花文化的异同。她先是举出了中国诗词中从古至今的经典代表性花卉,并分析得出中国传统赏花文化的特点,即具有“多样性”,表现在赏花对象多为梅兰竹菊等花中四君子;赏花对象多为色彩鲜艳,清纯和喜庆的颜色;寓意着花的人格化和人生理想;中国的文学作品自古以来,便有在赏花中追求天人合一和人生感悟的文化传统。接下来,叶老师例举了一些日本古代和歌中的咏花之作,分析得出了日本赏花观的特点,概括起来即是“单一性”。主要表现为,赏花的对象主要限于樱花。
针对这些文化现象,叶琳教授详细地阐释了两国赏花文化中包含的文化差异与原因。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根本,注重延续性、持久性;中华民族由众多民族融合而成,各种民族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中国人做事重复数,轻单数;中国人以中庸为至德,追求合理性;崇尚儒道,强调人格精神的壮美崇高,推崇气贯长虹之势。而日本古代农业则是以单一的稻作为主,喜好樱花;民族单一,注重专一性;日本注重集团注意精神,注重统一性;顺从造化,追求风雅;重余情、轻夸张,以及重纤小、轻繁琐。总之,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性在赏花文化中同样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最后叶琳教授用几张图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梅花桃花与日本樱花的区别,充满趣味,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