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马利中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马利中老师是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日语系教授,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日本语学、日汉互译、日本社会文化、东亚少子老龄化比较研究。主讲《日语精读》、《日语翻译》、《高级日语》、《日语外刊》等课程。主持科研项目有上海市引进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专项基金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主要专业论著论文40余篇,曾获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马利中教授的这次讲座主题是有关人口构造变化的日语流行词汇。新词流行语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词汇现象,它反映应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事物,它作为一根敏感的神经,时刻反映着当代社会的变化情况。日本每年12月1日都对当年的流行语做汇总。例如,“壁咚”、“下巴虎”等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互动,这些流行新词都是通过动漫、日剧、广告、漫画等表现出来并流行开来。另外,还有许多日本新词出现,例如:“安倍经济学”、“回归故乡”、“加倍奉还”等都是源自日本当时发生的大事件。此外诸如2015年中国游客在日本的“爆买”;2016年“像神一样的”广岛鲤鱼队时隔25年重获棒球冠军;2018年的日本“灾害级酷暑”、“圣地巡礼”等流行词迅速走红……。
    另外,这几年的“食草系”、“2040极点社会”、“人口急减”、“人口红利”、“单身育儿”、“佐川男子”等新鲜词语,折射出当今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现象。数据表明,生育率下降对老龄化产生75%的作用。所谓“团块世代”,是指二战后第一次婴儿出生潮时出生的约806万人,后来他们这一代人为了改善生活而默默地辛勤劳动,支撑着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被认为是1960年代推动经济腾飞的劳动力主力,更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脊梁。如今,他们成为少子化时代日渐孤独的一群人;“终活” 是指老人为自己考虑后事;“下流老人”指底层老人,收入少、储蓄少、可依赖亲人少。持晚婚晚生观点的人越来越多,所以2010年总和生育率比1997少一半,只有1.44。而维持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总人口不增不减,平均每位女性要生2.07个孩子。面对人口问题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日本采取了所谓的“扶养孩子支援计划”,以及为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特别制定的医疗法等措施,而这些也是中国正面临人口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日本政府的这些对策可以为我国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