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2018年10月29日下午,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莅临我院,在校本部崇远楼二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接口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王军教授主持。
陈新仁教授现任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外国语文研究》主编,同时担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语博士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研究兴趣主要包括语用学、模糊语言学、外语教育、语用习得、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等,迄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30余部教材、教辅或词典,独著、合著11部,主持、参加完成国家哲学社科项目各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
讲座伊始,陈教授明确指出语用学是其研究的起点,研究者要从语用的角度关注语言。语用学作为鲜明跨学科色彩的语言学研究分支,具有与许多语言学内外分支学科之间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即语用学领域的界面研究。接着陈教授主要以Ralph Fasold的著作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和Ronald Wardhaugh的作品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为例,阐释了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其次陈教授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对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接口研究进行了界定。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的静态关系,而宏观社会语言学则关注社会与语言的相互影响。接下来陈教授举例说明了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接口研究的一些议题,如语用变异,话语标记语研究等。陈教授还以自己的研究为例,具体说明语用变异问题。随后陈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接口研究的目标,重新界定一些社会语言学和语用现象的学科性质和规属,就语码转换说明二者的不同。讲座的最后,陈教授再次强调既要增加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讨论,也不可混淆彼此,要以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开展跨学科研究。
陈教授基于现有相关研究和学科性思考,尝试勾画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接口研究的总体目标,呈现相关接口研究的重要议题,并就如何开展相关接口研究做一些初步的讨论,旨在进一步梳理两大学科的关联与区别,同时吸引更多的学者开展二者的接口研究。整场讲座,陈教授用深入简出、丰富生动的语言给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极大提升了师生对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