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外语专家陈明明莅临我院讲学
2018年10月23日下午,外交部外语专家陈明明先生应苏大外国语学院的邀请,在苏州大学本部崇远楼二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如何通过翻译塑造中国形象――以十九大报告英译为例”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朱新福院长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共一百余人聆听了报告。
陈明明曾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新西兰、库克群岛以及瑞典大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担任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口译,近年来参加了18大、19大报告和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英文版定稿工作,并担任习近平主席五年多来主要对外演讲英文翻译定稿工作,包括2018年“北京中非首脑峰会”主旨演讲的英文定稿;现任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同时还担任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已出版各类著述40余种。
陈明明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从国家形象构建的角度,结合新时期国家的重要倡议与战略,基于自己长期从事重要政治文本英译及定稿的实践经验与学理思考,主张时政文献的翻译应“力求无缝沟通”,以讲好中国故事,沟通中国理念,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陈明明首先介绍了中国时政文本的特点,如政治词汇表述略显生硬,跨文化理解有难度,对数字式概念的偏好,等等。针对中国政治话语与理念的国际传播问题,陈明明阐释了其在十九大报告英文定稿时所遵循的六大原则:“历史一致”、“准确第一”、“表述灵活”、“与时俱进”、“凸显语气”和“避免误解”,并通过十九大报告中的真实译例对这些原则进行了生动、深刻、多维的阐发,展现了极高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敏锐的视角与判断力。
在问答环节,陈明明大使重点解答了如何在政治文本翻译中取得“忠实”与“可理解”之间的平衡。陈明明现身说法,告诫同学们翻译需要“与时俱进”,需要“Be as faithful as possible. Be as free as necessary”(尽可能忠实,避免硬译),同时对译文需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另外,陈明明认为,如有可能,译文需请母语专家审读,但亦不可过于迷信。
陈明明大使谦逊平和,其报告论据扎实,例证生动丰富,极大提升了师生对中国政治文本英译的认知,堪称一场翻译理念与策略分享的盛宴,讲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