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东亚比较文化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8年9月28日至30日,苏州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施晖教授与李东军教授参加了由日本二松学舍大学承办、中日韩东亚比较文化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该学会是于1990年成立,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日韩三国的学会分会轮流承办,两年后的2020年将在南开大学举办。南开大学外语学院的刘雨珍教授接替浙江工商大学东亚文化学院原院长王宝平教授,成为下一任东亚比较文化学会中国分会会长。
    此次年会的参加代表有来自中日韩三国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专业领域涉及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有三十多名学者及博、硕研究生来自中国高校,显示出了中国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与兴趣。日方组委会特意邀请了第一任会长、国际知名学者中西进教授为大会做特别讲演,题目是“释加与孔子:哀而不伤的悲悯与审美”。中西进教授是日本奈良万叶集纪念馆的名誉馆长,曾获得过日本皇室文化勋章,著述等身,成就斐然。中西进教授不顾年近九旬的高龄与舟车劳顿,特意从京都赶到东京二松学舍大学,他的讲演主要内容为人类情操与审美的普遍性意义,日语中的“美”包含了“慈爱”之义,其语源离不开释加牟尼的宗教之爱与孔子的“仁爱”思想,这是人类共通的普遍情感,具有超越个人层面的“至上之光辉”,表现为崇高的道德之美。他在演讲中说,求索于斯,乃是我们学者从事文化研究的终极目标。中西进教授的演讲给参会者们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启示与精神鼓舞。
    此次大会另设文学、语言、历史等多个分会场。施晖教授参加了第四分会场思想语言组的发表与讨论,并发表了题为“中日两国性向词汇对比研究――以能干的人为中心”,论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指出中国人的性向词汇量远远超过日本人,更具强大的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使用特点。中国人的“劳模、榜样”,日本人的“��り屋”(踏实肯干)等正面评价词汇,具有显著的差异。“能干的人”属于正面评价的语义项,但在中日两国的性向词汇中,均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负面评价词汇,日语尤其突出,出现了正面向负面转换的现象,具有“下降性倾斜的原理”。这种负面评价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性向词汇的特色之一,凸显出中日两国文化中深层的“负性原理”。
    李东军教授参加了文学组第一会场的发表与研讨,题目是“藤原定家的丽体和歌的美学特征”,论文从中国古代诗学的视角对日本中世和歌文学的“丽体”进行阐释,曹丕的“诗赋欲丽”、江西诗派的“活法悟入”等诗学理论对日本和歌理论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丽体”和歌具有诗体学意义上的“对句”等形式美、意蕴兴寄上的含蓄美、以及“强”、“细”、“切”、“凄”等特点的意境美。中日韩三国学者或通过日语交流,或者通过中日翻译、日韩翻译进行交流,场面气氛非常热烈,完全不顾超强台风的来袭,大会获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