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都灵大学Massimo Leone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9月27 日下午,都灵大学教授Massimo Leone莅临我院,在崇远楼二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 “Speed and Meaning: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Cultural Dialectics” 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主编王军教授主持。
Massimo Leone是意大利都灵大学哲学系符号学、文化符号学以及视觉符号学教授, 先后毕业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巴黎七大、都柏林三一学院,并先后在巴黎大学及瑞士弗里堡大学获宗教学及艺术史两个博士学位。他曾获邀担任多所大学包括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巴黎大学、多伦多大学、杜伦大学、上海大学、京都大学等学校的客座教授及研究员。Leone教授著述颇丰,已独立出版7部专著,主编论著30余部,发表符号学及宗教学有关论文400余篇。此外,他还担任都灵大学交际跨学科研究中心主办符号学刊物Lexia 主编以及 “I Saggi di Lexia” (Rome: Aracne) and “Semiotics of Religion” 两部丛书主编。
Massimo Leone教授的讲座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结合时间观对符号学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再阐释及再运用,为后续论述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时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符号学家只关注抽象意义上的“时间性”(temporality),他利用皮尔士经典的符号三分法即icon、index, symbol对语言中所体现的时间性进行了阐释。讲座的第二阶段,在结合“时间性”符号学解读的基础上,他向听众深入阐释了“retrotopia”等重要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在实际研究分析中的运用。他指出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时代背景的人有关时间取向的偏好差异很大,至少存在“迷恋过去”(cultural obsession with past),“迷恋现在”(Cultural obsession with present),“迷恋未来”(cultural obsession with future )三种不同类型。其中,与“迷恋过去”(cultural obsession with past)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怀旧乌托邦” (retrotopia),即更加珍视过去的价值,并不相信未来会更好,这一情结在中外文化中都普遍有体现,例如意大利年轻人在家居装饰上追求复古,中国年轻人追求三十年代的老上海情调等,这些现象背后其实反映了不同群体“迷恋过去”背后的时间观念。他指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年轻人追求复古的年代也相差迥异,当下的年轻人不再像其父母一样追求18或19世纪的古董,而是更喜欢20世纪60年代的风格,这反映了不同群体对于时间观念的内在体认;不同时代的人追求复古,并不是真正要回到过去,对过去的迷恋所反映的是他们对于自己期待未来的一种折射,是一种未来的“过去”(the future of the “past”)。
Massimo Leone教授以不同年代的意大利年轻人对时尚追求的变化为例,向我们生动展示了符号学应用于文化现象研究的方式、视角及阐释力。他的讲座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金句叠出,有理有据。讲座最后,现场师生就教授所提重要概念对修辞学的价值与参考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此次讲座开拓了我院师生对于符号学以及文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符号学这一理论阐释工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