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教授、柳超健博士生参加香港理工大学RaAM/12会议

    2018年6月27-30日,我院王军教授和博士生柳超健参加了由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第12届隐喻研究与应用”(RaAM/12: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认知语言学及隐喻研究领域的学者一起共同探讨隐喻的应用研究问题,充分展现了隐喻极为广泛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会议邀请到国际著名的隐喻研究专家I-Wen Su、Raymond Gibbs Jr.、Elena Semino、ZoltánKövecses等做了大会主旨发言,此外会议还安排了几十场小组发言。王军教授做了题为Metaphorical mapping as a means of discovering instead of inventing的小组发言。本次会议上,某些话题令人印象深刻,例如Gibbs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传统的隐喻研究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关系上,认为源域相对于目标域来说是具体的,但基本没有注意到,其实“源自身体经验的源域本身也可能具有内在的隐喻性”,“源域也可能需要用象征性的和隐喻的词语来理解”,并据此提出了“隐喻性源域”(metaphorical source domain)的概念。Kövecses在其主旨报告Some extens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中指出,在真实话语情景中,隐喻产出离不开“语境因素”(contextual factors),其中包括四种类型,即“情景的”(situational)、“话语的”(discourse)、“概念―认知的”(conceptual-cognitive)和“身体的”(bodily)语境,并对四种概念隐喻的图式层次做了区分,即:“意向图式”(image schema)、“辖域”(domain)、“框架”(frame)和“心理空间”(mental space)。Elena Semino的主旨发言把隐喻应用到了“健康保健”(healthcare)领域,通过实证的方式论证了不同概念隐喻的使用对慢性疼痛、精神分裂及癌症病人会具有明显不同的治疗、恢复及感受效果,这对隐喻的应用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