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刘文飞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6月9日下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刘文飞教授应邀莅临我院,在崇远楼二楼世界文化教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俄国文学与俄罗斯的民族意识》的学术讲座,俄语系主任赵爱国教授,薛静芬老师等师生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由俄语系朱建刚教授主持。
    刘文飞是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还任《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译林》、《外文研究》、《俄罗斯文艺》等杂志编委,是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特聘或客座教授,也是莫斯科普希金语言学院、莫斯科语言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刘教授曾获俄罗斯国际俄语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俄罗斯文化基金会“普希金研究奖”、俄罗斯“利哈乔夫奖”奖、俄罗斯联邦“国际文化合作奖”、俄罗斯联邦“阅读俄罗斯”翻译奖等奖项。2015年11月4日,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曾给他颁发俄罗斯联邦“友谊勋章”。 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俄语诗史》《诗歌漂流瓶》《墙里墙外》《红场漫步》《明亮的忧伤》《阅读普希金》《布罗茨基传》《伊阿诺斯,或双头鹰》《别样的风景》《插图本俄国文学史》《俄国文学的有机构成》《文学的灯塔》等十余部,主要译著有《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侨民文学史》《三诗人书简》《“百事”一代》《萨宁》《俄罗斯美女》《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俄国文学史》《悲伤与理智》等三十余部,另编有《普希金全集》《诗与思文丛》《俄语布克奖十年获奖丛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苏联文学反思》《普里什文文集》《巴别尔全集》等十余种套书或文集,发表论文百余篇。译著《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和《悲伤与理智》先后入选2013、2015年全国年度十佳图书,并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本次讲座中,刘教授首先对俄国和俄罗斯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并以此解释了讲座标题中使用两个不同词的原因。之后刘教授便就文学与民族意识的关系围绕四点展开了论述。第一点是俄罗斯民族意识对文学的推动作用。在这一部分,刘教授深入浅出地论述了1812年卫国战争、1861年农奴制改革及1881年西方对俄国改变看法前后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见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揭示了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是文学繁荣期得以形成的基础。刘教授在第二点中对俄国的爱国主义进行了新角度的思考。他指出,俄国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国的沙文主义,即民族主义。这种新角度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广泛注意。第三点中刘教授谈到了文学对民族意识的反作用。刘教授借助一些具体事例,向我们揭示了文学是民族意识的最佳载体。最后一点是当代文学与民族意识。刘教授说,当代文学与民族意识的相互作用力有所降低。但他同时也谈到领导人普京对文学的重视、东正教教会对文学的渗透及少数民族地区文学相关的纪念活动。最后,刘教授以与友人的一次对话为本次讲座作结,指出俄语及俄国文学对于俄罗斯人的意义,并表达了对在座同学们的希冀。
    在提问讨论环节中,在场师生积极参与,气氛十分活跃,赵爱国教授、朱建刚教授就俄语及俄国文学的关系、19世纪俄国文学与文学批评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刘文飞教授对此作了详尽的解答。总的来说,刘文飞教授在本场讲座中以其独到的见解、丰富的事例、诙谐的语言引起广大师生对俄国文学的浓厚兴趣,整场讲座令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