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冯寿农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5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冯寿农教授莅临我院,在崇远楼二楼世界文化教室为我院师生展开了一场题为 “语言学转向与文学研究的变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法语系主任陆洵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冯寿农教授指出语言学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尤其对于文学方向的研究者来说,语言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学习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一是要注重其理论观点,二是要学习他的二元思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语言学的模式不断被探索发现,并且运用到各个学科中,如哲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各学科中。讲座中,冯教授指出在哲学、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里先后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对文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一点,是使得文学研究从外部批评转向了内部批评。所谓外部批评,即19世纪盛行的以社会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来验证作品内部内容的批评方法。语言学的转向使20世纪文学批评注重以语言为本,即“语言是文学的文本,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内部批评。研究文学不可避免的要进入语言学的研究,文学批评应从语言入手。冯教授还指出现时的文学批评已经从考查文学作品主题转向研究文学作品如何再现表述的过程。文学研究者需将语言学基础与文本理论相结合,如叙事分析与功能分析,强打基础,重视方法论。



 


 
    整场讲座,冯寿农教授以语言学转向与文学研究的变革为主题,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旁征博引,为在场的师生带来了一场收获颇丰的盛宴。在讲座最后,冯教授强调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或是文学研究者都需重视语言学的基础,掌握文本理论,贯通方法论,这样才能为写好文章、做好研究夯实基础。
    冯寿农,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语教研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百篇优博论文通讯评委,教育部社科基金通讯评委,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2部,译著,词典近20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70多篇论文,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市级以及欧盟等近10个研究项目。上世纪80年代在法国攻读时,冯教授就把当时法国年轻小说家莫迪亚诺(后在2014年度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研究课题,是我国莫迪亚诺研究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