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刘云虹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4月25日下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云虹教授在本部逸夫楼331教室举办了题为《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法语系主任陆洵副教授主持,全院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刘云虹教授分别从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两个方面谈起,从翻译的构成、划分和四次翻译高潮,并从翻译的价值和概念等角度诠释了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理论关系。随后,刘云虹教授从翻译的历史使命问题切入,通过对以葛浩文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翻译家的简要介绍,以及对翻译界与文学评论界各种观点的分析,提出一系列重要问题:“应该翻译什么?”,“应该如何翻译?”,“在中国文学外译中如何树立正确的翻译概念?”以及“在中国文学外译中如何体现翻译应有的价值?”,从而引发对中国文学外译的深刻思考。刘云虹教授指出,中国文学外译需要具备历史的目光,应注意文学的历史性、发展性与开放性,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构建明确的中华文化价值观。


    最后,同学们对于翻译忠实性原则的理解问题以及关于考研和未来外语学习方向等方面踊跃提问,刘云虹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同时也鼓励有志于此的外语专业学生在文学翻译领域内坚定地走下去,并从中收获快乐!刘云虹教授精彩的讲座让在场师生们收获良多,最后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刘云虹,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外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南京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研究,出版专著2部、编著1部、译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6项,专著《翻译批评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译著《批评与临床》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参与撰写的《翻译学概论》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