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晨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3月23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晨教授莅临我院,在崇远楼二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展开了一场题为“语言产出中概念结构向句法结构的投射机制:来自结构启动的证据”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贾冠杰教授主持。


    赵晨教授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中心研究员。赵教授主要从事二语加工、双语产出的心理机制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从二语歧义加工角度看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能力的发展”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英双语者事件结构表征及其加工机制”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公关项目各一项。赵教授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已出版专著《中国英语学习者歧义词表征与加工机制》,并在SSCI 期刊Lingua,以及CSSCI 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讲座开始,赵晨教授通过图表,清晰地展示了语言产出的三个阶段。他指出,概念生成阶段,说话者需根据说话意图选择概念性信息并形成言语计划。但由于言语计划的非语言属性,其需要投射到句法结构中才能被表达。之后,赵晨教授提出他的研究问题:(1)言语计划如何生成,如何投射到句法结构中?(2)不同语言的概念编码方式是否影响,如何影响言语计划的生成及其向句法结构的投射?针对以上上述问题,他通过运用结构启动范式,设计实验讨论问题。讲座中,赵晨教授系统地向在场师生讲述其设计的相关实验。最后说明了三点结论,一 、即言语计划的生成既是一个从抽象概念到具体词汇的,自上而下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具体词汇到抽象概念,自下而上的过程。二、抽象概念的激活具有跨语言属性。但是抽象结构概念向句子结构的投射具有语言特异性。汉语独有的投射方式说明汉语是一种不同于英语的语言,即“平衡框架语言”。三、汉语产出中,概念结构向句法结构投射方式以结构为主。 
    在提问环节,在座师生提出了众多问题,比如实验中语言产出数据的收集方式,受试对象以及思维与加工转换过程的多样性等问题,赵教授详细清晰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回答。整场讲座,赵晨教授不仅展示了他的学识魅力,更是用他的学术热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