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12月1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杨枫教授应邀莅临我院,在崇远楼口译实训室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故事还是中国思想――中国文化对全球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与意义》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院长朱新福教授主持。
    杨枫教授现任《当代外语研究》和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JL2S, with John Benjamins)的主编。他主编《融合大学英语》等各类教材和字典200多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翻译学及应用语言学。



    讲座中,杨教授首先解读了 “现代性”。从语义方面理解,现代化是基于主体的历史定位,进而所划定的社会主要发展形态,具有主导时代的普遍性标准。然而,学术上所谈的“现代性”,则强调其历史化和阶段化。虽然欧美是现代化的源头,但在现代化具有世界性前,它就具有了民族性,多元现代化已经出现。接着,杨教授阐释了现代化的两大本质:承认自私的合法性和以绝对发展为思维的对自然的掠夺和科技的无限追求。在这种现代化的进程中,英美都是主角。直至二战结束,大英帝国把这种凌驾于世界各国的权威转交给美国,也给这世界警察留下两个遗产:不平等的贸易体系和以英语为载体的知识霸权和不平等的传播体系,美国也以此推动全球帝国主义,提出其所声称的American leadership。同时,美国又创新地设计了金融霸权和人权霸权两个超越主权国家体系的战略。靠着这四件武器和现代化的两大特征,美国得以制定所有游戏规则。
    随后,杨教授指出现代性催生了全球化,或者说全球化正在解构现代秩序。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但现代性却不能解决全球化面临的问题,诸如自然灾害、社会冲突等等。其中原因表现在技术、资本和媒体三大方面。因此,虽然全球化时代下科技日新月异,但是世界秩序混乱不堪,这凸显出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和必然性。接着,杨教授阐述了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他指出,现代化并不是西方化,每个国家都可能实现现代化。从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教训中,中国虽然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但文化上始终不失优势。
    最后,杨教授谈到了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他表示今天的中国梦绝不是重温古代的大国之梦,而是一种新的政治经验。当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就必须讨论中国文化和思想对于世界的意义。中国故事既可催生一种思想,也可摧毁一种思想。而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梳理好思想资源和系统,讲好中国故事。杨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发人深省,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