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教授等参加第一届全国多模态研究高层论坛
2017年11月25-26日,第一届全国多模态研究高层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为期一天半,共有来自全国各地100多所高校的180多名代表与会。会议的一大特色是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除大会主旨发言之外,还举办了多模态研究方法讲座,并特别设置青年学者讲坛以及7个分会场。北大资深教授胡壮麟先生等出席大会并致辞,11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做了大会主旨发言,包括Charles Forceville教授、顾曰国教授、张德禄教授、冯威主任医师、康志峰教授、Wendy Bowcher教授、马博森教授、李战子教授、赵秀凤教授、杨信彰教授、冯德正教授。此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的Susanto Saman博士、黄立鹤博士、杨颖博士以及张培佳博士分别在“多模态研究青年讲坛”作了报告。我院王军教授、高明强副教授以及博士生刘佳、王小平、林雪皎一行5人与会。王军教授特邀主持了11月26日上午第一阶段的大会主旨发言;我院博士生王小平同学参加了会议前夕进行的多模态研究方法讲座,并在第2分会场作了题为“新闻漫画叙事中角色表征的语用增效研究”的报告,博士生林雪皎同学在第3分会场做了题为“《等待戈多》中的多模态隐喻”的发言,他们同与会代表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本次高层论坛得到了我院主办、王军教授主编的符号学国际期刊《语言与符号学研究》(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的大力支持,除了向每位与会代表赠送了最新一期的期刊以及期刊宣传页,与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初步达成学术论文发表意向,增进了专家学者对本期刊的了解以外,我们还初步计划在2018年第一期上发表基于本次会议论文的多模态研究专刊。
作为高层论坛,本次会议不仅规模空前,涉及的多模态研究领域也非常广泛,囊括了多模态话语及互动分析、多模态语料库、多模态教育教学、多模态认知传播等主要分支领域;相关研究表现出强劲的跨学科、实证化以及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发展态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多模态理论及研究方法融合人工智能在智退症等医学领域的拓展性应用以及围绕老龄化、交通号志、新媒体新闻等不同社会问题而展开的多模态理论与实践多维研究等,这些研究不仅为系统而深入地探索多模态理论及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这一领域擘划了未来的发展蓝图。我国社科领域的权威报刊“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头版刊发了会议召开的新闻及对顾曰国、张德禄两位教授的专访,引起了社会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下一届多模态研究论坛将于明年继续在同济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