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籍翻译研究会副会长郭尚兴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11月23日下午,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大讲坛主讲人之一、中国典籍翻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译协理事、中国英汉对比研究会理事、河南大学郭尚兴教授莅临我院,在外国语学院崇远楼二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的几个基本问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翻译系王宏教授主持。
    郭教授致力于中国典籍英译及传统文化英译研究,多年来孜孜不倦,出版学术专著如《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中国文化史》、《中国儒学史》和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目前在研国家社科项目1项。
    讲座中,郭尚兴教授以中国的文化战略对中国传统文化翻译的要求引出话题,并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典籍英译。首先郭教授详细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及其发展轨迹,从夏商周与六经、先秦百家的产生、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到汉以后的经学,说明这一发展轨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即强阐释性、意义生成的高文化语境性、思维和意义的整体性。接着郭教授总结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的特征,即共时、历时的变化同在,这体现出汉语语言及思想文化是由诸条道路组成的迷宫,翻译时必须条分缕析。最后,郭教授指出中华思想文化翻译方法论是历史文化语义学观照下的宏观相契、微观相切,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翻译实例向我们阐述宏观相契、微观相切的方法论是如何指导典籍英译实践的,使在场师生进一步开阔对中国传统文化翻译的视野。
    郭尚兴教授博学多才,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讲座精彩纷呈。在提问环节中,在场师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郭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能否从符号学角度对中国典籍英译进行研究”、“典籍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等问题进行了清晰且详细的解答。郭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将理论和翻译实例相结合,使得在座所有师生对典籍英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