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陈大亮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11月17日下午,天津外国语大学陈大亮教授莅临我院,在崇远楼201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英国主流媒体对当代中国文学的评价与接受”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朱新福教授主持。
    陈大亮,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中译外研究》常务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翻译理论、翻译批评、翻译诗学、翻译哲学、典籍翻译、中央文献翻译理论与实践。陈教授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6部,专著与编著4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本次讲座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即英国主流媒体对当代中国文学评价的基本状况、评价重点、问题与思考以及结论。陈教授运用Factiva媒体数据库和电子版媒体相结合的手段,以英国七大主流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Reuters)、《泰晤士报》(The Times)、《卫报》(The Guardian)、《每日邮电报》(The Daily Telegraph)、《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和《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对当代中国作家的报道为语料来源,以十位当代知名作家莫言、阎连科、王蒙、姜戎、苏童、余华、毕飞宇、铁凝、麦家、王安忆为典型个案,采用量化统计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历时与共时相参照的视角,分析英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文学外译的评价与接受情况。陈教授认为英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作品的评价主要分为5类:以莫言为代表的幻觉现实主义作品,以苏童为代表的先锋文学作品,以余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品,以麦家为代表的谍战小说和以阎连科为代表的的神实主义作品。
    陈教授认为英国主流媒体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的理解和接受是表层的、片面的,甚至有很多误解和过度诠释。在评价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时往往以政治批评代替审美批评,把读者往禁书上引导,把文学往政治上引导,把小说往现实上引导。陈教授认为政府官方机构与学术界应加强与英国主流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消除偏见,加深了解,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陈教授就在场师生提出的有关“实用的资料库”、“评价中国小说的出发点”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此次讲座,陈大亮教授不仅从翻译方向给在场师生讲授了翻译的重要性和质量,他对中国文学的解读也使大家颇受启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