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认知神经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10月20-22日,“全国第六届认知神经语言学学术研讨会”(The 6th Symposium on Cognitive Neurolinguistics in China)在开元网站登录入口如期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各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于21日上午在崇远楼201室举行,我院副院长王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我院院长朱新福教授和全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王鲁男会长先后致辞,我院党委书记严冬生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首场大会发言正式开始。北京大学周晓林教授首先作了题为“汉语会话含义理解的神经基础”演讲,随后,北京语言大学高立群教授作了题为“失语症的认知神经模型与语言能力评估”演讲。上海外国语大学潘煜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韩燕博士先后作了题为“神经科学与管理学的融合与发展”和“神经内科失语症的诊断和治疗”的演讲。我院王军教授从符号学与认知神经语言学两个学科的交叉角度出发,作了题为“符号学、认知符号学、神经认知符号学――对拓展符号学研究边界的思考”的主题演讲,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发人深思。最后,上海财经大学乔晓妹博士作了题为“新词融入心理词库的过程:来自行为与神经研究的证据”的主题演讲。六位教授都以实例向与会代表清晰地阐述学术观点,现场讨论热烈非凡。
第二场大会发言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廖巧云教授首先作了发言,题为“汉语移就识解认知神经机制的ERPs研究”;接着,北京外国语大学范琳教授作了题为“汉语情绪直意词、情绪隐含词显性和隐性加工的神经机制:来自情绪归类和情绪Stroop任务的证据”的发言;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杨小虎教授以“噪音类型和强度对中国学生英语元音感知线索使用的影响”为题,大连理工大学王慧莉教授以“Embodiment Effect on the Comprehension of Mandarin Manual Action Language:An ERR Study”为题,浙江大学王小潞教授以“汉语隐喻加工的fMRI”为题分别展开报告;最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齐振海教授作了题为“指代空间理论视域下if 条件构式英汉对比神经机制的研究”的发言。六场演讲内容丰富,与会者纷纷报以热烈掌声。此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领导蒋浚浚先生也作了发言。
第三场大会发言中,南京师范大学的倪传斌教授作了题为“语言磨蚀的回归性:基于遗忘理论的特征分析与机制阐释”的报告。紧接着,赵仑博士作了一场题为“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的发言,姜孟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外语学术型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评估量表的编制及其认知神经应用研究”的报告。最后,贾冠杰教授从认知神经语言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出发,做了题为“认知神经心理多视角下语言研究的思考”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各位学者的发言内容丰富,风趣幽默,研究深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大会还设有六个分会场。在六个分会场中,包括李炳林教授、姜孟教授、廖巧云教授以及我院曾天娇、白玮玮、李玲玲等五十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学习及研究的最新成果。每个会场专家教授认真点评了大家的研究成果,对他们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学者之间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针对报告者的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大会研讨氛围十分浓厚。会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讨论形式既为他们了解学习国内认知神经语言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创造了宝贵的机会,也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除了三场大会发言和六个分会场讨论之外,在我院贾冠杰教授的主持下,中国认知神经语言研究会副会长赵仑博士以《EEG/ERP――EEG/ERG溯源分析技术》为题,为在座专家学者带来了一场应用价值极高的讲座。赵仑博士介绍了使用溯源分析技术的原因和基本原则,通过实例向我们演示了如何操作sLORETA系统,并介绍了该技术的优缺点。为了促进国内认知神经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赵仑副会长更将该分析技术和参会人员共享,现场反响热烈,高潮不断。
大会闭幕式于22日上午11点半开始。首先,分会场代表王云博士代表六个小组进行总结发言;接着,学会换届领导小组成员姜孟教授宣布了第二届理事会名单;随后,学会新当选会长王鲁男教授作了讲话,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感谢开元网站登录入口为此次大会所做出的努力,并对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在倪传斌教授致闭幕辞后,下一届研讨会举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代表徐永书记作了发言,介绍了下一届大会的初步设想,并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本次认知神经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和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次研讨会规模空前,提交论文内容有深度、质量高,现场交流热烈,成果显著;研讨会的筹备充分,组织有力,会务安排周到,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