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9月20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莅临我院,在崇远楼二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文学英译的二元互补――以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为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助理、翻译系主任孟祥春副教授主持。
朱振武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著名作家、翻译家。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骗局》、《数字城堡》、《失落的秘符》等丹•布朗系列文化悬疑小说及相关研究书籍在国内引起轰动,所著《解密丹•布朗》和The Dan Brown Craze引起关注。朱教授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及杂志对他有专题报道。
讲座中,朱振武教授以译介活动中的认同缺失引出话题,讲明对待翻译活动,特别是文学翻译,应该首先明确翻译任务。朱教授认为文学翻译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光是追求或仅限于思考少数“错”或“讹”这个层面,对意境、典故、氛围、修辞以及各种文化意象的转换等方面整体的忠实把握才是更高的境界。接着朱振武教授以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为例,强有力的阐释了其翻译作品中展现出的忠实地异化、恰当地归化和适时地调整。朱振武教授强调忠实地异化即尽量保留原文元素的翻译方法;恰当地归化即尊重目标语与读者,但语义仍离不开忠实;适时调整则指“个别删改,却从不擅改;偶有增加,却不乱加”。除了以上三点朱教授也指出葛浩文的译文中“偶有误译,但瑕不掩瑜”。最后朱教授就如何对待文学翻译的引进提出诸多建议并总结了莫言作品成功走出去给中国学者们的启示:做研究一定要“用心用功”。朱振武教授博学多才,风趣幽默,时刻强调译者的民族自主性,在座的师生都受益匪浅。
在提问环节中,在场师生积极参与,气氛十分活跃。朱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译者如何更好理解原著作者思想”、“翻译过程中敏感信息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清晰且详细的解答,并分享了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讲座结束后朱教授和在场所有老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