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汪榕培教授

王宏


    2017年9月11日,教师节刚过,网上有人发帖称,汪榕培教授于当日下午三点零三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医院逝世。闻此消息,我赶紧打电话向大连汪老师的弟子求证是否属实。当传闻得到证实,我头脑一片空白,心情无比沉重,好久才缓过神来。
    汪老师在苏州大学工作长达12年,我也当了他12年的助手。12年来与他相处的一幕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
    第一次与汪老师相见,是在2002年的夏天。我们相遇在苏大招待所,眼前的他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完全没有大学者、大领导的派头。当得知我是学院领导派来当他的教学科研助手时,他开心地笑了,说他刚到苏大,对学校情况不熟悉,还真需要我的帮助。
    第一次聆听汪老师上课,是在当年9月苏大理工楼614教室。当汪老师用Power Point打开他的“中国典籍英译”课件,我和在座的学生都被其精彩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所折服了。汪老师上课十分幽默随和,课程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让人目不接暇。我原以为这些精彩的课件是出自他某一位秘书之手,后来才了解到每一课的PPT课件都是汪老师亲力而为,亲自制作。
    第一次与汪老师促膝长谈,是在他来苏大后的一个夜晚。我和杜争鸣老师一起去汪老师的住地请教问题,并分别汇报自己的一些科研成果和设想。也就是在这个夜晚,汪老师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汉译英、苏州地方文化的对外传译、中国典籍英译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并热情鼓励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当晚我们顿觉眼前一亮,一下找到了科研努力的方向。
    第一次与汪老师合作搞科研,是承担“大中华文库”《墨子》英译任务。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做典籍英译。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如此高难度的工作,我有一些畏难情绪。是汪老师一次次给我鼓励,并亲力亲为,反复指导,耐心示范,让我慢慢熟悉了典籍英译的门道,领会到其中的乐趣,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渐入佳境。
    第一次与汪老师一起吃饭喝酒,是在姑苏古城的一个小饭馆。汪老师喝了整整两瓶啤酒,不胜酒力的我也喝了不下一瓶。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话题,汪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学术的孜孜追求和对后辈的大力提携让我温暖无比。
    有了这些第一次,就有了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的相识相知,传经送宝。
    12年后,苏大成为全国典籍英译重镇,我和杜争鸣老师成为翻译学教授,我还评上了翻译学博士生导师。我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来源于汪榕培教授的无私指导和帮助。可以说,没有汪老师在苏大外院12年的辛勤耕耘,就没有今天苏大外院翻译学科的大好局面。
    忆往昔,我们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凝聚汪老师的无私提携!
    看今朝,外院翻译后辈在成长,每一位都得到汪老师的大力关爱!
    汪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就在耳边!我们永远铭记汪老师对苏州大学翻译学科作出的巨大贡献。

    汪榕培教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