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宇副教授参加第十八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
2017年7月23日至28日,王宇副教授应邀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18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被誉为“国际语言学界奥林匹克盛会”,每3年召开一次。本届大会由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AILA)主办,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协办,是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首次走进南美洲。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创新及认识论挑战”,来自全世界60多个国家的1600多名学者应邀参会。会议专设大会发言(plenaries)、特邀专题研讨(invited symposia)、研究网络组研讨(research networks)、分组论文宣读(individual papers)、专题研讨(symposia)、工作坊(workshops)和海报展示(posters)等交流形式,共安排了6场大会发言、18场特邀专题研讨、19个研究网络组研讨、111场专题研讨、20个工作坊以及数十个海报展示,议题涵盖当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所有前言领域。
王宇副教授在“二语教学和教材开发”(L2 Language Teaching and Materials Development)小组宣读了题为“反馈如何影响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的发展:动态系统理论视角”(How does feedback affect EFL writing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 DST perspective)的论文,与同组来自巴西、古巴、美国等国家的学者进行了交流,各国学者针对如何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解释反馈的作用、如何在二语写作课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等话题进行了颇有成效的讨论。
王宇副教授还参加了Research Network 7的研讨,该讨论组的议题为Linguistic Complexity and Instruction in SLA,由该领域的知名学者Folkert Kuiken(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Marjie Michel(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等组织,参与研讨的还包括Alex Housen(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 Lena Vasylets(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Craig Lambert(澳大利亚科廷大学)、Nina Vyatkina(美国堪萨斯大学)和Marjolijn Verspoor(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知名学者,围绕语言复杂性的可操作定义、测量以及影响因素、尤其是二语教学环境下语言复杂性的变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讨从下午2:30开始,持续到晚上7点,讨论深入热烈,意犹未尽。
本届大会主题发言侧重语言与种族、性、社会公正等较宏大的社会语言学议题,涵盖政策、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体现了当今应用语言学学科关注社会语言生活的研究趋势。会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富有特色。会议期间,各国学者开展了平等的学术对话,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该学科不断发展的包容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