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匈牙利佩奇大学彼得・海居(Peter Hajdu)教授应邀莅临我院,在我院崇远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城市景观与文学”(Cityscape and Literature)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翻译系孟祥春老师主持。

 

彼得・海居教授现任教于匈牙利佩奇大学,同时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评论》(英文)(A&H CI期刊)主编、匈牙利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顾问、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行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古典语文学以及翻译研究;已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代表性论文包括:《是否存在过一种线性叙事――读成碎片化的传统叙事与读成线性化的碎裂的后殖民叙事》、 《在种族的边界:现代匈牙利作家米克沙特、克鲁迪、马莱小说中的斯拉维克人形象》等。

 

 


 

此次讲座主要讨论了两个主题。首先,就意识形态信息如何在城市景观中被编码,以及文学如何影响城市景观这一主题,彼得・海居教授向听众们展示了许多关于建筑的图片,如古雅典遗存的两座寺庙,和拒绝看到雅典城堡中重要物品的文学和考古证人。古罗马时期也有许多类似例子可以阐释“城市景观体现意识形态”这一说法。在简短地介绍了城市的文学表征和一些据说与城市经历密切相关的文学流派之后,演讲转向第二个主题,即文学如何影响城市景观。教授以布达佩斯为例,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在布达佩斯这个城市里,街道名和公共纪念碑经常用来歌颂民族文学,城市景观也似乎是为了庆祝民族历史。然而,作为国家建设项目之一的公共中心的建设,其传达的形象似乎与当地人对自己的看法相矛盾,这反映出了强烈的抗拒性问题。布达佩斯Kossuth广场的重建将是两者的主要例证。

 

提问环节中,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老师同学都纷纷发问。彼得・海居教授也就“文学如何影响城市景观”及“建筑与其他的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彼得・海居教授的讲座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内容深刻,不仅使我们对建筑之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为我院师生进行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