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日下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温卡奥门森教授(Wenche Ommundsen)应邀莅临我院,并在崇远楼二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奥门森教授曾任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任该校文学教授,同时兼任澳大利亚狄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客座教授。奥门森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流散文学、跨国文学、多元文化主义文学研究学者,在亚裔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方面是公认的学术权威,迄今为止在国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先后主持澳大利亚大型国家级研究项目4项。她多年来支持中澳文学和文化交流,积极投入支持中国大利亚研究。

 

奥门森教授讲座的题目为Chinese Australian Writing: From ‘White Australian’ to the Asian Century,讲座由我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方红副教授主持。在讲座中奥门森教授首先追溯了19世纪澳大利亚华裔作家的创作,以具体的作品为例,说明这些早起汉语为载体的在文学创作情况,指出,早华裔澳大利亚作家通过华文报刊发表作品,作品内容大多以道德说教的口吻力劝在华人学习西方文明,放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吸毒和一夫多妻等恶习,对于主流社会的排外政策白澳政策)并未给予积极的回应。20世纪70年代,澳中开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澳大利亚的传统白澳政策有所松动,但此时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多数华人来自东南亚80年代后半中国大陆居民才陆续开始移民澳大利亚,此时来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大陆移民的共同特征是教育程度高,英文水平越来越好,所以,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华裔澳大利亚文学创作日益繁荣,不少作家中英文俱佳,所以同时以两种语言创作,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

 


 

奥门森教授特别以布莱恩卡斯特罗Brain Castro)、张思敏(Hsu-Ming Teo)、曹励善(Tom Cho)、方佳佳(Alice Pung)等为例介绍了几位华裔澳大利亚作家及其最新的创作,对这些作家的最为关注的主题和常用的风格进行了介绍。她认为这些作家多具有跨文化背景,文化经历丰富,写作风格各不相同。他们的崛起为当代华裔澳大利亚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讲座结束以后,在场师生针对身份跨国文学的定义及美籍华人写作和华澳写作者的异同等问题向奥门森教授求教,奥门森教授悉心作答,同时指出华澳文学领域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鼓励青年学者进行探索。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奥门森教授在我院讲学期间王腊宝院长以及我校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双方就澳大利亚文学教学和合作研究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很多共识。奥门森教授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我校与澳大利亚大学交流和合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取得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