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16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斯坦福大学博士石毓智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石毓智教授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8所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汉语历史句法形态学、语言与文学的关系等,迄今已出版学术论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石毓智教授在我院期间为师生做了两场学术报告。15日下午,石毓智教授的第一场报告题目是“英汉概念系统的差异对其语法的影响”。他先解释了概念化定义,总结了不同语言的概念化差别类型,包括系统差别、成员差别、范围差别和语义维度差别,然后,通过创造性地引用“矢量”这一科学概念,他分析了9种英汉语法差异的类型及例证。最后,石教授从三方面进行了总结:概念化方式决定语法的整体面貌;语义和语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的得失。
16日下午是第二场,本场讲座题为“复杂系统科学的兴起对语言学的启迪”。石毓智教授首先介绍了语言学流派背后的大背景,一方面是乔姆斯基语言学和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另一方面是认知语言学,包括人工智能、脑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然后,他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语言现象:一、语言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二、语言系统内部元素的不对称性;三、语言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石毓智教授指出,人类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系统中,这些系统的三大特征在于:一、开放性,二、受规律支配,三、内部不对称性,结合这些复杂系统来考察语言,近期的语言研究展现出了崭新的天地。
石毓智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精彩,给人以深刻印象,赢得了我院师生的一致好评。最后的提问环节大家踊跃发言,反响热烈。石毓智教授是一位有“个性”的学者,拥有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判断力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最后,石教授希望我院学子在学术科研道路上继续努力,把握科学发展的脉搏,进行交叉学科研究,推动学术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