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 “北京地区高校英语类专业联席会”第四届年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主题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教师发展”。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孙有中教授主持了本届年会。来自北京40余所高校的近80名英语类专业院系负责人、骨干教师出席了会议。我院顾佩娅教授作为唯一外请专家,在会上做了“创建和谐进取共赢的教师发展生态环境――基于规模性实证研究的启示与期盼”的专题发言。
会议首先围绕“教师素质”专题,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周燕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作了主旨报告。周燕教授基于北外优秀外语传统研究,针对当今社会功利化的时代背景,论述了外语教师的两种情怀:学科情怀和教育情怀,特别强调了教师的人文精神,呼吁教师要做有影响力的教育者。王蔷教授则针对目前高校专业教师的教学知识不足问题,阐释了外语教师知识的构成与发展,提出要重视内涵发展,学习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
圆桌论坛围绕“教师发展”专题,邀请了文秋芳教授、孙有中教授、王立非教授、封一函教授、顾佩娅教授、张虹副教授作了发言。文秋芳教授介绍了北外如何通过建设院系学术共同体,帮助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应对科研成果难发表这一问题。王立非教授基于对美国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的思考,提出了国内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建设的困境及发展建议。封一函教授从《国标》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出发谈了教师发展,认为国标的实现亟需有一批有专业素质的双语人文学者,一批能驾驭至少两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顾佩娅教授则基于实证谈了对当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看法,呼唤教师主体精神的回归,呼吁院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针对教师开发多元的评价体系,着力改善教师生存环境。张虹副教授站在年轻教师的角度,展示了当下青年教师的发展困境,同时表达了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最后,孙有中教授谈了外语教师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提高路径,推荐了外研社引进出版的《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会议还进行了分论坛讨论,到会院系领导深入探讨了教师发展大主题下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正如孙有中教授在闭幕词中所言,这是一场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盛宴,情怀与能力并举,教学与科研齐抓。他对未来的教师发展提出了“三个自信”的愿景:教师自信、教材自信、教研自信。并指出,唯有做到这三个自信,才能最终走向英语类专业的专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