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29日,我院黄爱军博士和英语系徐婧颖同学赴西安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句法语义论坛”(SSiC 2015)。该会议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大陆及港澳台30余所高校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主题涵盖了中国境内语言(普通话、民族语、方言等)的句法、语义、词法、音系以及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等语言学领域的研究。
本次会议共有12个特邀报告。会议主办方邀请了台湾“清华大学”蔡维天教授、台湾中正大学的吴俊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邓思颖教授和冯胜利教授、浙江大学程工教授、南开大学李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建华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熊仲儒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吴平教授、湘潭大学文卫平教授等学者进行了大会发言。
除特邀报告以外,本次会议还有30个分组报告。28日下午,我院黄爱军老师和徐婧颖同学参加了分组报告,在第一个报告中,黄爱军博士就汉语名词可数与不可数的问题进行了汇报,她汇报的课题为 “汉语疑问代词的可数性表达研究”。在报告中,她分析比较了汉语中 ‘多少’、‘多少个’、‘几个’这三个疑问代词的形态句法及语义性质,论证了“个”的存在与否是汉语可数与不可数的决定性要素。该报告以全新的角度研究了汉语中的可数与不可数问题,使汉语可数与不可数研究不再局限于汉语名词系统。在第二个报告中,徐婧颖同学和黄爱军博士汇报的课题为 “汉语二语习得中的语用问题研究”,她们就汉语中‘没…什么’这一结构(比如句子:“张三没什么邮票”)的个案研究探讨了汉语二语习得中的语用问题,还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方法调查了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对这一结构的解读,该报告首次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中‘没…什么’这一结构的解读。黄爱军博士和徐婧颖同学的两个报告都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中国句法语义论坛”由南京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发起,旨在为从事中国境内句法、语义研究或者对中国境内语言有兴趣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自2002年创立以来,已经在南京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湘潭大学举办三届,此次,西安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下一届会议举办方浙江大学程工教授在29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宣布,第五届中国句法语义论坛将于2016年10月28日至29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