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22日,“2015中国澳大利亚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多元化与民族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我院王腊宝院长、方红老师、黄洁老师、博士生张丽丽同学、硕士生程颖洁同学等一行五人参加了本次澳研盛会。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个高校的70多名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21日上午,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所所长詹春娟副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安徽大学校领导余本立教授、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梅耕瑞(Graeme Meehan)先生、我院王腊宝院长、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大卫・沃克(David Walker)教授以及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朱跃院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会议主办方邀请了多位杰出的澳大利亚专家学者参与本次交流,他们分别是昆士兰大学的大卫・卡特(David Carter)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比尔・阿什克洛夫特(Bill Ashcroft)教授、卧龙岗大学温卡・奥门森(Wenche Ommundsen)教授、迪肯大学琳・麦克雷登(Lyn McCredden)教授和拉筹伯大学苏珊・马丁(Susan Martin)教授,在21和22日上午的两场大会交流中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主旨发言。来自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王光林和周小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弘副教授、安徽大学的詹春娟副教授以及我院王腊宝院长也应邀作了大会发言。
22日上午,王腊宝教授做了题为“Trauma and Ethics in Richard Flanagan’s 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 的大会主旨发言。他对这位新近获得布克图书奖的澳大利亚作家的犀利解读体现了中国学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的本土立场和独特视角,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回应。我院方红老师、黄洁老师、张丽丽同学等人则参与了21日下午的分组交流,她们的议题分别为“Gender and Race in Li Yao’s Translation of Carpentaria”、“ ‘Going Native’ in A Fringe of Leaves and ‘Our Lady of the Massacre’ ”、“Translating China:Rereading Nicholas Jose’s Avenue of Eternal Peace ”。她们在各自小组的精彩表现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密切关注。
22日中午,王腊宝院长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的闭幕式,在闭幕式上,大卫・卡特、苏珊・马丁、比尔・阿什克洛夫特、朱炯强、詹春娟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苗杨先后讲话,大家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对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会务组的师生们在承办此次会议期间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最后,研讨会在与会代表的掌声中胜利闭幕。
澳大利亚文学学术研讨会是专门为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搭建的学术平台,2014年首次会议在苏州大学举办,今年为第二届会议。研讨会吸引了国内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核心力量,是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学术盛宴,引起了国内外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专家的关注。本次研讨会期间,国内外同行参会踊跃,交流水平高,体现了我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正经历着的蓬勃发展和华丽转身,参会者的研究领域涉及经典作家作品、新锐作家作品、土著作家作品、比较文学、批评史、译介史和研究综述等。研讨会期间,在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所创始人、90多岁高龄的马祖毅教授和84岁高龄却依然活跃于澳大利亚文学研究领域的朱炯强教授亲临本次大会,给年轻一代学人很多的激励。
在本次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代表召开了预备会,在预备会上,大家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下一届会议的时间和举办地,在闭幕式上,王腊宝院长宣布,2017中国澳大利亚文学学术研讨会将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