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第七期“翻译理论:读书与批评”研讨会在崇远楼世界文化教室如期举行。翻译学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施怡同学主持,她对各位同学及博士前辈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在到场同学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活动正式开始。围绕着“翻译”这一主题,施心恬和曹灵美同学分别从自己的研究经历和主攻方向出发,为大家讲述了她们各自对翻译的认识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
施心恬同学从“有”“无”的审美辩证角度探讨了汉诗英译的局限性,她先阐述了哲学中“有”与“无”的概念,介绍了目前《诗经》的译介概况,并将翻译研究与哲学、美学相结合,提出了自己对《诗经》英译的看法。她指出汉诗中的“有”“无”主要体现于诗歌的用词、结构、内涵、音律等方面,在英译时需要对这些因素加以关注,对“有”“无”这两者的重现进行权衡。
翻译学专业的博士生曹灵美同学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并向大家分享了她的隐喻翻译的一些见解,她指出,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之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但并非都是不可译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对隐喻进行理解分析,此外,她建议,可以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或者语料库对隐喻进行研究,从中探索新的可能性。
最后的交流环节,大家积极提问,学姐学长们针对论文选题、写作、投稿等问题为大家做出了详实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