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第四期“翻译理论:读书与批评”研讨会于2015年5月12日下午在崇远楼世界文化教室举行。本次研讨会由2013级硕士生赵薇、卜杭宾作主题发言,由施怡主持。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张玲老师点评。
    首先由13级硕士生赵薇发言,她的题目是: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介入与读者接受。她以当前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中的困境入手,即国内译者的英译作品少人问津,而以葛浩文、蓝诗玲为代表的外国翻译家的译作却受到国外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主要以蓝诗玲的翻译实践为例,结合译者介入和读者接受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英译应该关注西方读者的接受程度,在读者接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译者介入,才能真正使中国文化“走出去”。
    张玲老师和访问学者张其海老师对赵薇的报告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报告的选题非常有意义。张玲老师就报告中的细节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认为理论部分还需分情况讨论,并且提出了研究文本选择的问题。张其海老师提出关于报告中调查数据研究方法的意见,使大家受益匪浅。
    卜杭宾同学的主题是:林语堂的《红楼梦》节译本考源。他在报告者首先指出,学界关于林语堂翻译的《红楼梦》译本关注较少。近几年,学者对于是否存在林语堂《红楼梦》全译本依然存疑;他通过一系列分析,列举了大量详实的佐证,证明林语堂确实翻译了《红楼梦》。其中两条最为有利的证据包括:林语堂先生的自述、佐藤亮一的日文《红楼梦》译本转译自《红楼梦》之林语堂译本。
    张玲老师和访问学者张其海老师对卜杭宾的报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这一领域少有人触及,并且卜杭宾列举出的大量资料都是之前学者没有涉及到的,因此很有总结成文的必要。张玲老师鼓励他一定要形成一篇理想的论文,甚至可以在学术界引起一定反响,同时她也提出,虽然资料充分,但是由于手稿佚失,还是难以下定论。
    张玲老师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谈及自己学术研究领域,在座的14级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讨论,气氛热烈和谐。最后,张玲老师表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非常成功,感谢刘性峰博士邀请她参加这次活动,老师与同学之间经常保持学术交流与互动,是非常有益的经验。